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2000~2013年夏季6h一次、水平分辨率为0.5°(纬度)×0.5°(经度)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产生于四川盆地的西南涡和产生于大别山地区的大别山低涡进行了识别,统计出西南涡和大别山低涡的发生频数、初生时段、移动路径、三维结构等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涡旋生成前的地面气压场和降水特征,对西南涡和大别山低涡分别进行了分类与合成研究,并细致对比了两类涡旋的异同点,主要结论如下:(1)西南涡在7月上旬最活跃,而大别山低涡则在6月上旬发生频数最高.凌晨时段是两类涡旋的高发期;西南涡日间的生成数目多于夜间,而大别山低涡则与之相反.(2)绝大多数西南涡和大别山低涡维持时间少于12 h;绝大多数西南涡维持准静止,而大别山低涡则主要向东北方向和偏东方向移动.(3)两类涡旋均为对流层中低层的低压系统,其中大别山低涡的垂直伸展层次较西南涡更低.相比于西南涡,由于水汽条件更优,大别山低涡所引发的降水更强,强降水的凝结潜热释放使得大别山低涡的平均生命史比西南涡更长.(4)产生前有降水的西南涡/大别山低涡相比于产生前无降水的西南涡/大别山低涡而言,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的强度更强、辐散更显著;对流层中层与500 hPa西风带短波槽的配置条件更好;对流层低层涡旋中心附近的辐合更显著、切变更强;并且对流层中低层的上升运动更强.这些都是有利于降水发生与维持的有利条件,而与降水凝结潜热密切相关的热力强迫使得产生前有降水的西南涡/大别山低涡相比于产生前无降水的西南涡/大别山低涡拥有更长的生命史长度,更大的水平半径和更大的涡旋生命史内降水量.
推荐文章
南海地区潜热输送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
潜热输送
夏季降水
南海地区
长江流域
SVD.
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分析
长江流域
建筑节能
热泵
温湿度独立控制
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变化趋势
降水极值
ECHAM5模式
概率分布
长江流域
变化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夏季长江流域两类中尺度涡旋的统计与合成研究
来源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尺度涡旋 西南涡 大别山低涡 南亚高压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9-336
页数 18页 分类号 P445
字数 142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15.1416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新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6 1460 19.0 33.0
2 孙建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 101 3629 32.0 58.0
3 傅慎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中心 20 390 10.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8)
共引文献  (37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4(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尺度涡旋
西南涡
大别山低涡
南亚高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双月刊
1006-9585
11-3693/P
大16开
北京市9804信箱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0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8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