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30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绝经期子宫内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息肉组均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取息肉组织为实验组一,取远离息肉的内膜组织为实验组二.经石蜡病理证实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外周血激素6项,将两组中雌激素进行对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息肉及子宫内膜中芳香化酶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片分析,平均光密度值为比较指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分别为:(16.5±2.11) pg/ml和(15.8±2.28) pg/ml,两组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和对照组组织中芳香化酶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01 1±0.001 3)、(0.025 5±0.0010)、(0.024 7±0.000 7),以α=0.05的检验水准,实验组一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不依赖于体循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芳香化酶过表达有关.
推荐文章
绝经期后女性腹部脂肪组织芳香化酶mRNA表达的研究
芳香酶
脂肪组织
绝经后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射频消融术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围绝经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
射频
消融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观察
宫腔镜
子宫内膜电切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激素
免疫功能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Ki-67和Bcl-2的表达及病因探讨
绝经期
息肉
子宫内膜肿瘤
Ki-67
基因,bcl-2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息肉中芳香化酶表达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绝经期 子宫内膜息肉 发病机制 雌激素 芳香化酶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263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90/j.issn.1672-1861.2015.03.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树鹤 41 244 10.0 14.0
2 孙淑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绝经期
子宫内膜息肉
发病机制
雌激素
芳香化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双月刊
1672-1861
11-496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80-28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7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69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