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SCI患者小钡条胃肠传输功能检查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10例正常健康人组和35例 SCI患者组,早餐时1次性吞服20条小钡条胶囊后开始腹部 X 线检查,直至80%的钡条排出。结果:健康人和 SCI患者胃、小肠、结肠、直肠、全消化道通过的时间分别是186±66分钟、360±95分钟、2780±650分钟、101±52分钟、2880±645分钟和213±89分钟、396±109分钟、4220±1320分钟、615±214分钟、4420±932分钟。与健康组比较,SCI患者组小钡条在结肠内滞留时间明显长于健康人(p<0.01),而在胃、小肠内滞留时间虽然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钡条胃肠传输功能检查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结果可靠,具有传输功能与形态兼顾的优点,能为 SCI患者结肠传输功能滞缓分型提供可靠数据。
推荐文章
胃肠道传输时间对便秘诊断的临床意义
胃肠道传输时间
口服不透光标志物
便秘分型
急诊昏迷病人CT检查的临床意义
昏迷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急救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异常的临床意义探讨
慢性肾功能衰竭 脂蛋白(a) 透析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CI患者胃肠传输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伤残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传输功能 小钡条 滞缓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0,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7
字数 1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14/j.cnki.cjotadm.2015.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璐 15 86 6.0 9.0
2 涂圣伟 2 0 0.0 0.0
3 罗娟 5 27 1.0 5.0
4 刘忠义 6 46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髓损伤
传输功能
小钡条
滞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伤残医学
半月刊
1673-6567
11-5516/R
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23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69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5545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