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钝头蛇类不同类群在外形、色斑及鳞被特征上有很高的相似度,关于其种属划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及笔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叙述了钝头蛇类分类学的研究进展,从属以上、属级以及种级分类阶元叙述其研究历史及成果,主要进展如下:①整个亚洲食螺蛇类(钝头蛇类)构成一个科,即钝头蛇科(Pareatidae),而非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的钝头蛇亚科(Pareatinae);②单楯蛇属(Aplopeltura)和弱钝头蛇属(Asthenodipsas)为有效属,最大的钝头蛇属(Pareas)理论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属,但需要更充分的分子系统学与形态学资料验证;③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提示台湾钝头蛇(P.formosensis)与中国钝头蛇(P.chinensis)不构成单系,应恢复后者的有效性;④综合分类学研究恢复了Asthenodipsas tropidonotus的有效性,并设立新种A.lasgalenensis.本文同时提出了钝头蛇类分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中国钝头蛇种组(Pareas chinensis species group)的内部分类关系需进一步厘定.
推荐文章
膜蕨科系统学研究进展
膜蕨科
系统学
研究展望
蚂蚁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蚁科
蚂蚁
分子系统学
技术方法
研究进展
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苔藓植物
分子系统学
蛋白质
核酸
蚁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昆虫学
蚁科
分子系统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钝头蛇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动物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钝头蛇 系统学 分类学 研究进展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158
页数 分类号 Q9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59/j.cjz.2015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玉红 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1 16 2.0 3.0
5 张庆林 贵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钝头蛇
系统学
分类学
研究进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学杂志
双月刊
0250-3263
11-183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2-422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98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