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焉耆盆地为南天山内部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北缘发育1排第四纪新生褶皱带,即和静逆断裂-褶皱带.中晚第四纪以来,由于和静逆断裂-褶皱带的持续活动使得在褶皱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多期洪积地貌面发生反向掀斜变形.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对褶皱带中部哈尔莫敦背斜区内的多期变形地貌面的地形形态进行了测绘,判定背斜的生长主要以翼旋转为主.利用背斜北翼不同地貌面的反向掀斜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期次地貌面的隆升和缩短变形量.结合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深度剖面法和光释光测年法,对背斜区内的F4,F3b,F2洪积台地面和T1阶地面的形成年龄进行了测定,发现背斜在距今约550ka、428.3+57.6-47.2ka和354.3+34.2-34.8 ka不同时段的平均隆升速率从0.31±0.24mm/a下降至0.15±0.02mm/a,同时背斜北翼的翼旋转速度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背斜自起始变形开始,缩短速率却大致保持恒定为约0.3mm/a.而这一恒定的缩短速率与现今横跨和静逆断裂-褶皱带所观测的GPS速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在天山内部的哈尔莫敦背斜区,短尺度的GPS速率可以代表长尺度的地壳应变速率,同时反映出山体内部一系列断层和褶皱构造在吸收和调节整体变形量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推荐文章
青藏铁路风火山段晚第四纪断裂活动分析
青藏高原
风火山
第四纪
伸展变形
活动断层
祁连山北缘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玉门-北大河断裂
断错地貌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狮子沟断裂晚第四纪构造变形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
狮子沟断裂
晚第四纪构造变形
全新世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焉耆盆地北缘和静逆断裂-褶皱带中晚第四纪变形速率
来源期刊 地震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定年 第四纪 活动变形 和静逆断裂-褶皱带 天山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5-696
页数 22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157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晓平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71 1685 18.0 40.0
2 李安 26 125 7.0 10.0
3 黄伟亮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12 45 5.0 6.0
5 张玲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8 30 4.0 5.0
6 李胜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4)
共引文献  (448)
参考文献  (5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4(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0(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1(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3(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4(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5(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6(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2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宇宙成因核素定年
第四纪
活动变形
和静逆断裂-褶皱带
天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地质
双月刊
0253-4967
11-2192/P
16开
北京市9803信箱
82-80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46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