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离子液体能够富集空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然而,在采样管的研制过程中,离子液体空气采样管出现了白雾和变黑的现象,同时出现本底高、杂质多的现象,严重妨碍了采样管的实际应用.为了弄清楚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采用自合成的1-乙酸甲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黄酰亚铵盐[CH2COOCH3MIM][NTF2],制成改进的空气采样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保证离子液体采样管重复利用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二级脱附的条件:二阶段脱附模式,脱附气体为氦气;第一阶段样品管脱附,脱附温度220℃,脱附时间15 min,脱附流速50 ml·min?1;冷阱捕集温度0℃,第二阶段冷阱脱附,脱附温度280℃,脱附时间10 min,升温速率40℃·s?1,阱前阱后均无分流;六通阀温度250℃,传输线温度250℃;气相色谱质谱的条件为:初始温度为100℃保持1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至200℃,再以5℃·min?1的速率升至250℃,保持4 min.并采用不锈钢网替代玻璃棉,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推荐文章
离子液体电沉积及其应用
离子液体
电沉积
阻氚涂层
渗铝
绿色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
离子液体
绿色溶剂
合成方法
溶剂
离子液体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
生物柴油
酯交换
螯合型离子液体:合成、性质以及应用
离子液体
制备
热力学性质
催化(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离子液体空气采样管的应用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空气采样管 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 正交实验
年,卷(期) 2015,(Z1)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和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331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9/j.issn.0438-1157.2014189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小逸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54 1053 17.0 32.0
2 任海荣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7 148 3.0 12.0
3 赵靖强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9 202 5.0 14.0
4 霍江波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离子液体
空气采样管
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
正交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