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光致变色性能的载 Ag 的 TiO2薄膜,利用 PEG2000和 PEG4000在载 Ag 的 TiO2薄膜中制造出直径在几十纳米以上的密集孔洞,使薄膜呈现出显著的光致变色现象;比较了 PEG 用量、分子量和镀银时间对薄膜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 PEG 用量增加或分子量增加都会导致薄膜中孔的直径增大,直径50~100 nm 的密集孔洞最有利于提高光致变色速率;孔洞对 Ag 颗粒的尺寸、形状有一定限制作用,但随着孔径的增加,限制作用减弱;Ag 颗粒的尺寸、形状、分布密度更加依赖于镀银时间,决定差分吸收光谱上“烧孔”的形状和位置,过长的镀银时间导致额外的“烧孔”和“烧孔”宽化。
推荐文章
体系pH对MoO3薄膜结构及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溶胶-凝胶法
MoO3薄膜
光致变色
镶嵌钨硅酸的新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有机-无机复合
自组装
溶胶-凝胶法
光致变色
钨硅酸
火炬状Ag1.028H1.852Mo5.52O18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多重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Ag1.028H1.852Mo5.52O18
火炬状纳米棒
多重光致变色
过氧钼酸
水热法
Li+掺杂MoO3薄膜的制备与电致-光致变色特性研究
MoO3薄膜
电致变色
光致变色
溶胶-凝胶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载 Ag 多孔4iO2薄膜的制备及其光致变色性能
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凝聚态物理 载银二氧化钛薄膜 多孔薄膜 光致变色
年,卷(期) 2015,(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76-2079
页数 4页 分类号 O59
字数 39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新亮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29 185 8.0 13.0
2 焦杨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4 14 2.0 3.0
3 靳延平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2 0 0.0 0.0
4 王晨辉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1 0 0.0 0.0
5 陈文德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凝聚态物理
载银二氧化钛薄膜
多孔薄膜
光致变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技论文
月刊
2095-2783
10-1033/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4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478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