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详细介绍了苦荞刚开花朵人工去雄授粉法,并采用该方法以具有薄壳无沟槽特性的小米荞和米荞1号为母本,分别与厚果壳有沟槽的晋荞麦2号、黔苦5号进行有性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及其后代F2植株群体.发现小米荞/晋荞麦2号、米荞1号/黔苦5号的杂种植株均表现为父本的厚壳有沟槽、果壳不开裂特性,说明苦荞厚壳有沟槽性状为显性遗传.对其中4个F2群体厚壳和薄壳特性的分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厚壳特性(thickshell,基因符号用T表示)为显性单基因遗传模式,隐性纯合基因型(tt)将表现为薄壳特性.从平均水平看,各F2群体薄壳型植株的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厚壳型植株.薄壳型苦荞植株的千粒重比厚壳型苦荞低33% ~43%,而单株产量低26% ~40%.薄壳特性与低千粒重和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株高和株粒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薄壳型植株千粒重变异幅度的最大值可以接近厚壳苦荞的平均水平,而单株产量变幅的最大值可以达到厚壳苦荞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上述分析表明,通过杂交育种等方法,可使薄壳苦荞的产量接近或达到常规厚壳苦荞水平.
推荐文章
苦荞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苦荞
灰色关联度
产量
性状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群体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
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
产量潜力
相关分析
遗传力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西藏苦荞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苦荞厚果壳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期刊 作物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苦荞 果壳特性 遗传分析 产量因素 相关性 易脱壳 杂交育种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1,封2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2.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94)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3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20(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苦荞
果壳特性
遗传分析
产量因素
相关性
易脱壳
杂交育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杂志
双月刊
1001-7283
11-180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82-220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7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