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uf基因的功能.[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auf基因,构建DE205B△auf缺失菌株,并分析缺失菌株和野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差异.[结果]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与野生菌株相比,缺失菌株的生长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对酸性(乙酸,pH 4.0和5.0,20 min)、碱性(Tris-HC1,pH 10.0,30 min)和高渗环境(2.5 mol·L-1 NaCl,1h)的耐受能力极显著降低(P<0.001),其相对存活率分别降低86.7%、77.3%、59.0%和98.3%;抗血清杀菌能力也显著下降,在100%、50%及25%稀释度的血清中极显著降低(P<0.01);DE205B△auf缺失菌株对DF-1细胞的相对黏附能力显著降低,下降了80.7%.动物试验表明:DE205B△auf对小鼠及雏鸭的致病力及在其体内的定殖能力均降低.[结论]auf基因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一株鸭源大肠杆菌致病性及毒力因子检测
鸭源大肠杆菌
O78
强毒力基因
致病性
獭兔源性大肠杆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规模兔场
獭兔源大肠杆菌
致病性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检测
致病性大肠杆菌
四环素类
耐药基因
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uf基因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鸭源株的细胞黏附及动物致病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菌毛 auf基因 黏附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4-629
页数 分类号 Q939.9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85/j.issn.1000-2030.2015.04.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菌毛
auf基因
黏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030
32-1148/S
大16开
南京市卫岗1号
28-53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64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