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尺寸的不规则45S5生物玻璃颗粒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A 组植入90~300μm 的材料;B组植入300~500μm的材料;C组植入500~720μm的材料;D组为空白对照组。双侧股骨髁部制造直径0.6 cm,深1.2 cm的缺损。于术后第6周和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病理学VG染色来评价不同尺寸不规则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和降解性能。结果所有实验兔造模成功,24只均于手术2~4h内苏醒,活动良好;二便无异常;对外界刺激灵敏;伤口愈合情况好,均为I期愈合;无炎症反应;均未见软组织异常;膝关节腔内无明显积液,滑膜光滑平整,未发现漏出的材料颗粒;股骨髁周围未发现多余的骨破坏,未见异常炎性纤维包块。成骨能力:(1)术后6周,A、B、C组可见新骨生成且向材料内部生长,D 组基本没有新骨形成,可见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周,A、B、C 组成骨量显著增多,大部分骨缺损愈合,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塑形。(2) 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术后6周,A、B、C三组评分(4.827±0.277)分、(5.128±0.448)分、(7.104±0.477)分均高于D组(0.831±0.081)分( P<0.05),且C组评分高于A、B组( P<0.0001),而A组评分与B组相差不大( P=0.193);术后12周,A、B、C各组的评分(8.011±0.159)分、(8.023±0.197)分、(10.974±0.106)分均较术后6周明显增高( P<0.0001),A、B、C 三组评分仍高于 D 组(1.397±0.262)分( P<0.05),C 组高于 A、B 组( P<0.0001),A 组评分与 B 组仍相差不大( P=0.805)。(3)组织学观察成骨能力结果:术后6周,新生骨量所占切片的百分比,A、B、C 三组(10.837±0.856)%、(10.762±1.008)%、(17.399±0.515)%均大于D组(1.048±0.127)%( P<0.0001),C组大于A、B组( P<0.0001),而A组和B组相差不大( P=0.704);术后12周,A、B、C各组新生骨量所占缺损面积百分比(20.681±0.513)%、(20.426±1.675)%、(32.961±1.583)%均明显大于术后6周( P<0.001), A、B、C组仍大于D组(2.108±0.131)%( P<0.0001),C组仍大于A组和B组( P<0.0001),A组和B组仍相差不大( P=0.154)。降解性能:术后6周,残余材料量所占切片的百分比,C组(22.802±1.151)%小于A组(28.483±0.489)%和B组(29.045±0.818)%( P<0.0001),但A、B两组相差不大( P=0.154);术后12周,A、B、C 三组残余材料量所占切片的百分比均较术后6周显著减少( P<0.001),C 组(14.729±0.494)%远小于A组(21.104±0.924)%和B组(21.553±0.854)%( P<0.0001),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结论尺寸为90~300μm组、300~500μm以及500~720μm的不规则生物玻璃颗粒均能在体内较好地降解,并且能够随着材料的降解实现骨组织的长入;特别是直径为500~720μm 的不规则生物玻璃颗粒其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最强,能有效修复腔隙性骨缺损。
推荐文章
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制备及体外性能表征
生物活性玻璃
熔融法
羟基磷灰石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颅骨临界骨缺损修复
生物活性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
骨再生
组织工程
45S5生物活性玻璃仿生矿化酸蚀的牙釉质的研究
牙釉质
45S5生物活性玻璃
再矿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不同尺寸不规则45S5生物玻璃颗粒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玻璃 修复外科手术 骨缺损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60
页数 7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52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252X.2015.01.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相容性材料
玻璃
修复外科手术
骨缺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月刊
2095-252X
10-102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82-759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9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16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