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73例,随机分成针砭组58例、针刺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双)、百会、列缺(双)、夹脊穴(患侧),得气后留针30 min.针砭组予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针刺主穴为风府、大椎及双侧风池、天柱、肩井,行提插捻转泻法10s,并根据症状及体征配用董氏奇穴,得气后留针30 min;在此基础上运用鱼形多功能砭板点揉百劳、大杼、肩井、颈夹脊、疼痛局部,每次治疗20~30 min.针刺组仅予通络醒脑针法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休息2天,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患者眩晕、疼痛、恶心呕吐、椎旁压痛点以及旋颈试验得分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针砭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48%,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79.31%,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砭组与针刺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砭组与针刺组各症状、体征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针砭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单项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针砭组的椎旁压痛点单项积分与总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能较好地改善其临床症状.
推荐文章
颈椎牵引联合腕踝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牵引
腕踝针
辨证分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
辨证治疗
颈复康
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治疗分析
椎动脉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医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通络醒脑针法 砭石
年,卷(期) 2015,(2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6-2029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8/j.11-2166/r.2015.2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丽华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7 53 4.0 7.0
2 丁艳玲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21 92 6.0 8.0
3 暴宏伶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42 174 8.0 11.0
4 徐鸿雁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28 71 5.0 7.0
5 刘玉兰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45 138 7.0 9.0
6 吴松柏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18 48 4.0 6.0
7 宋春侠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39 89 6.0 7.0
8 殷振瑾 承德医学院中医学院 25 142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椎动脉型颈椎病
通络醒脑针法
砭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杂志
半月刊
1001-1668
11-2166/R
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98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9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5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