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历代主流意识形态出发,探讨主流意识形态对各时代阴阳五行学说与肝脏象理论的影响以及理论所产生的具体变化。汉唐时期,受经学“天人宇宙论”的影响,阴阳、五行指的是气,来源于天,阴阳五行学说属于气的运行模式;肝藏为少阳、木气化生,储藏少阳、木气,化生精气构成相同爪、目等结构与物质。宋明时期,在理学新宇宙图式影响下,阴阳指气,五行指质,生于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宇宙发生模式;肝为厥阴风木之气,内寄相火,相火疏泄男子精液出现。清末以后,受西学唯物辩证法与生物学等影响,阴阳、五行为事物与现象的属性,仅仅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而非具体物质存在,此时,肝为功能系统,由木的特性推导肝主疏泄为核心功能,即肝气疏泄全身气机、防止郁滞的功能;由阴阳互根及物质与功能关系推导肝藏血为肝主疏泄的物质基础,并以肝体阴用阳概括。
推荐文章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一)
自然哲学
中医学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科学结构
中医美容理论的灵魂-阴阳五行
阴阳
五行
中医基础
美容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二)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中医学
自然哲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阴阳五行学说与肝脏象理论的三次变革
来源期刊 世界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阴阳 五行 藏象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973”专题---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5-167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56.4
字数 64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15.1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400 4328 32.0 48.0
2 王洪弘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5 10 2.0 3.0
3 李成卫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65 332 9.0 16.0
4 王维广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6 71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阴阳
五行
藏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中医药
半月刊
1673-7202
11-5529/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80-596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3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83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