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大鹅观草(Roegneria grandis ,2n=4x=28)的染色体组组成,为其正确的分类处理提供细胞学依据.该研究通过人工远缘杂交,成功获得3株大鹅观草与蛇河披碱草(Elymus wawawaiensis ,2n=4x=28)属间杂种 F1植株.杂种植株形态介于两亲本之间,不育.亲本及杂种经 I2-IK 溶液染色后进行花粉育性检测,结果显示 Roegneria grandis 和 Elymus wawawaiensis 的花粉可育,育性高达94.6%和90.5%;杂种 F1不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 染色体配对结果显示,亲本花粉母细胞配对正常,均形成14个二价体,以环状二价体为主,Roegneria grandis 有频率很低(0.04/细胞)的单价体出现;杂种 F1平均每个花粉母细胞形成6.46个二价体,变化范围为5~8;在观察的83个花粉母细胞中,有35.2%的花粉母细胞形成了7个二价体,形成6个二价体的细胞占42.59%,较少细胞形成8个二价体;平均每个细胞形成14.66个单价体,变化范围为10~18;平均每细胞观察到0.14个三价体;杂种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为14.66 I+6.46 II+0.14 III;平均每细胞交叉数为9.83,C 值为0.35.结果表明:(1)R .grandis 与 Elymus wawawaiensis 有一组染色体组同源的 St 染色体组,另外一组染色体组不是 St 或者 H 染色体组,Roegneria grandis 的染色体组组成不是StStg;(2)较低频率的三价体(平均0.14个/细胞),可能是由于 R .grandis 的 St 和 Y 染色体组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也可能是染色体易位等原因导致,对于 Y 染色体组的起源还需深入地研究;(3)在不同地理来源的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物种中 St 染色体组同源性不同,R .grandis 与来自于北美的 Elymus lanceolatus 与 E . wawawaiensis 的 St 染色体组较与分布于亚洲的 E .sibiricus 和 E .caninus 的 St 染色体组同源性反而更高,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