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子载波抑制(SS)技术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高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因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双向OFDM中继网络(TWRN)中,由于两个源节点与中继之间的链路具有独立性,直接应用子载波抑制技术会造成两条链路的活跃子载波具有非对称性,从而导致大量子载波在中继节点无法实现网络编码.提出了一种联合子载波抑制与子载波配对(SP)的双向译码转发(DF)-物理层网络编码(PLNC) OFDM中继系统.该方法对中继两端链路的非对称活跃子载波进行配对,在配对的子载波上发送物理层网络编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改善了误码率性能,消除了原有的误码平台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性能.
推荐文章
具有时延QoS保证的OFDM中继系统子载波配对与功率分配算法
正交频分复用
无线中继
服务质量
子载波配对与功率分配
有效容量
凸优化
联合子载波抑制-机会网络编码的OFDM数据广播方法
OFDM
广播系统
子载波抑制
机会网络编码
协同OFDM系统联合中继选择、子载波配对和功率分配算法
OFDM
中继选择
子载波配对
功率分配
DF-OFDM多中继系统中的子载波匹配
DF-OFDM系统
固定子载波匹配
自适应子载波匹配
信道容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联合子载波抑制与配对的双向DF-PLNC OFDM中继
来源期刊 通信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双向中继网络 正交频分复用 物理层网络编码 子载波配对 子载波抑制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信息处理与传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7-64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929.5
字数 31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802.2015.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友云 116 531 11.0 17.0
2 马文峰 16 80 4.0 8.0
3 许魁 39 106 6.0 8.0
4 韩序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向中继网络
正交频分复用
物理层网络编码
子载波配对
子载波抑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通信技术
月刊
1002-0802
51-1167/TN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永丰立交桥(南)创业路8号
62-153
196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05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428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