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二步溶胀法制备了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扩散过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朗缪尔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相关系数可达0.995 6;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其相关系数可达0.999 2.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为分段的直线,说明吸附过程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容量较高,可达83.08 mg/g;结合过程很快,在非极性环境中80min可达吸附平衡.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吸附剂,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吸附分离液体中的林可霉素.
推荐文章
林可霉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单步溶胀聚合
林可霉素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分子识别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氯霉素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特异性
固相萃取
牛乳
表面印迹法制备链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
链霉素
分子印迹
表面印迹
聚合物
吸附性能
淫羊藿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研究
分子印迹聚合物
淫羊藿苷
吸附
识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林可霉素的静态吸附
来源期刊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林可霉素 静态吸附 动力学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317.3
字数 25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2869.2015.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佑红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23 68 3.0 7.0
2 陈艳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7 30 2.0 5.0
3 谌颉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4 4 1.0 2.0
4 钟季良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1 0 0.0 0.0
5 李卫朋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3 1 1.0 1.0
6 荣广健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子印迹聚合物
林可霉素
静态吸附
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4-2869
42-1779/TQ
大16开
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大道特1号,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西北区1号楼504学报编辑部收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1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148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