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利用快速磁共振来评价发育性髋关节异常闭合复位后的复位质量,并随访保守治疗的结果,评估复位质量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29例(43髋)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患儿在常规保守治疗中接受了快速磁共振检查,该组患儿平均年龄9个月(4~16个月),男4例,女25例,共43髋,左侧22髋,右侧21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依照复位后MRI图像上所显示的头臼距离和盂唇形态对复位质量进行评价,将全部髋关节分为同心圆复位和非同心圆复位两组,在PACS系统中搜集所有髋关节的X线片和MRI图像,在MRI图像上测量闭合复位后双髋外展角度,在骨盆平片上测量治疗前和最近一次随访时的髋臼指数,记录治疗前股骨头骨化中心是否出现,应用Tonnis分级对治疗前畸形程度及残余畸形程度进行评价,记录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及分型(Bucholz and Ogden分型).利用SPSS软件分析,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最终随访的各项参数在两组髋关节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3髋中25髋为同心圆复位,18髋为非同心圆复位,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两组髋关节在年龄、性别、侧别、治疗时股骨头出现与否、复位前髋臼指数、髋臼指数下降值及术后双髋外展角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前Tonnis分级、复位后头臼间距离、最终随访时髋臼指数、严重残余畸形发生率及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率方面差异有出现统计学意义的趋势(P=0.052).同心圆复位组的预后明显要优于非同心圆复位组.结论 快速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确定闭合复位后的复位质量,复位前畸形程度越高,术后越难以达到同心圆复位,预后越差,对于这部分病例,保守治疗虽然对于髋臼的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最终的治愈率低,发生严重残余畸形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明显增加,应考虑更改治疗策略来改善这部分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