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耶路撒冷》对于长篇小说写作至少有两点特殊的贡献。一是超越具体的七〇后的经验,机智地呈现了整个理想主义集群的生命体验——精神的负重和救赎,对于终极价值的探讨和追求,使小说可以被看作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部心灵史,特别是围绕中心事件,描写当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的激流中的痛苦和出路,对于新时代里"零余"姿态的发现和表现,非常有价值。二是不惜用中篇的写作匠心谋划长篇,针脚细密,结构精致,充满了象征主义符码和魅力,在结构上有两点用心值得关注;以气味为符号,结构故事线索和节奏,写气味的寓意以及与气味有关的人和事;发明一篇中心人物事件加一篇专栏文章的1+1结构,既便于直陈核心事实,又可广泛勾连社会背景,在处理现实生活的经验时,拥有了认知的跨度。
推荐文章
王安忆长篇小说的美学色彩
王安忆
长篇小说
美学色彩
审美化叙述
20世纪90年代主旋律长篇小说创作的共性研究
主旋律派创作现象
审美取向
共性研究
西方长篇小说中的建筑空间意象
西方文学
建筑叙事
小说文本
理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它跑到了队列之首——关于徐则臣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的叙事策略
来源期刊 东吴学术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徐则臣 《耶路撒冷》 理想主义 气味 结构 寓意
年,卷(期) dwxs_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13
页数 8页 分类号 I26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琼 《人民日报》文艺部 2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徐则臣
《耶路撒冷》
理想主义
气味
结构
寓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吴学术
双月刊
1674-9790
32-1815/C
大16开
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62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