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白云街辖内登革热爆发时流行的特征,并根据其流行特征制定防控措施,对收到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白云街辖内所有登革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体内登革热的IgM和IgG抗体,再用PCR对登革热病毒中的核酸进行检查.防控措施效果评定方式用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和成蚊密度指数,发病数还有疫情持续时间等方式.结果 在白云街爆发的登革热均由登革热Ⅰ型病毒引起,2014年发生273例,患病时间集中在7~10月,其中9月的中旬到10月上旬发病人数较密集.有统计的数据显示,男女间的发病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上看,发病人数多为中青年,从职业上看,多为在家待业或无职人员居多,此次发病主要集中在白云街.结论 白云街登革热的爆发具有一定的低强度流行趋势,患者感染的登革热均为登革热Ⅰ型病毒引起,经过各部门的联合防控,在后期疫情得到了控制,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推荐文章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
特点
防控措施
玉米瘤黑粉病流行因素及防控措施
玉米瘤黑粉病
发生
流行
防控措施
猪丹毒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猪丹毒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症状
防治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效果研究
登革热
流行病学
防控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云街社区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估
来源期刊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登革热 白云街 暴发流行 特征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12.8
字数 167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毅仪 2 6 1.0 2.0
2 杜奕楷 2 6 1.0 2.0
3 梁玉华 2 1 1.0 1.0
4 魏庆旺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登革热
白云街
暴发流行
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月刊
1006-446X
44-1396/T
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9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9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