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摘要:
采用间乙基苯酚和甲醛为反应单体,乙二醇和聚乙二醇为添加剂,利用悬浮聚合和水蒸气活化制备出不同孔结构的活性炭球。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孔结构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采用含有二苯并噻吩的正辛烷溶液作为模型油,对所制备的活性炭球的二苯并噻吩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添加乙二醇和聚乙二醇提高了活性炭球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改善了活性炭球的孔结构,活性炭球的最高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分别为1504 m2/g和0.71 cm3/g ;活性炭球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容量增加,孔径为0.6~1.2 nm的孔容对二苯并噻吩吸附能力起决定作用。
推荐文章
负载金属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噻吩吸附性能
离子交换树脂
负载
活性炭
吸附
噻吩
活性炭表面负载金属离子对其吸附苯并噻吩的影响
活性炭
苯并噻吩
金属离子
吸附
软硬酸碱理论
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甲烷吸附性能
石油焦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甲烷
吸附
再生
氧化铁改性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木质素
活性炭
氧化铁
改性
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树脂基活性炭球的制备及其二苯并噻吩吸附性能
来源期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活性炭球 乙二醇 聚乙二醇 二苯并噻吩 吸附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40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3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15.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鲍卫仁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 91 764 15.0 22.0
2 马清亮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 13 25 3.0 4.0
3 马建超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 12 29 3.0 5.0
4 张长明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 7 13 2.0 3.0
5 宋雯 10 6 1.0 2.0
6 王艳华 河南信息工程专修学院信息工程系 8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活性炭球
乙二醇
聚乙二醇
二苯并噻吩
吸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9432
14-1220/N
大16开
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3337信箱
1957-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4103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