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满洲里地区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南段,深受古亚洲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在中生代产生了具有很大影响的构造—岩浆活动.2011年在进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时,首次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西北约42 km处发现一个被第四系掩盖的古火山口,称为巴勒根哈德古火山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0.6096′,北纬48°51.4327′.在遥感影像图上表现为与之相对应的环形构造和放射状水系,非常清晰地显示出环状火山口.岩性主要由流纹质火山角砾熔岩、火山集块熔岩、火山集块角砾熔岩与流纹岩组成,构成数个韵律层.除顶底不完整以外,可见三个完整的喷发韵律层,均由爆发相开始,以溢流相结束,爆发指数为0.72 ~ 0.92,自下而上喷发力度逐渐减弱.流纹岩中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年龄为167.8±3.3 ~ 162.2±2.1 Ma,指示该火山喷发的时代为中侏罗世.应力场分析研究认为本地区在中生代早期σ1为NWW向,稍后转为NNW向,说明中生代以后本地区应力场由古亚洲体制转为太平洋构造体制.由于叠加了NNW方向的挤压作用,导致得尔布干断裂带活化,并形成了NNE向具有左旋剪切性质的额尔古纳断裂带以及与之配套的NWW向的张性断裂,二者的交切处成为中侏罗世中酸性岩浆上升和就位的最佳空间.因此,在NNE向上常形成串珠状分布的中心式火山口群,巴勒根哈德和甲乌拉火山口就是其中的两个,它们是古亚洲构造和太平洋构造背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推荐文章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成因及构造地质背景
满洲里地区
中基性火山岩
构造环境
岩浆来源
满洲里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高硫化型
低硫化型
成矿模式
满州里地区
满洲里南部地区铀成矿靶区综合预测
满洲里南部地区
火山岩型铀矿
综合找矿模型
综合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满洲里地区巴勒根哈德古火山口的发现及区域构造背景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满洲里 火山口 流纹岩 火山角砾岩 太平洋构造域 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7-126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99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5.0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5)
共引文献  (1087)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9(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1(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满洲里
火山口
流纹岩
火山角砾岩
太平洋构造域
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