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同时提供钆源和碳源的钆喷酸单葡甲胺为前驱体,利用微波作为加热手段实现分子水平上的搅拌,达到低温、短时间内制得均匀的小粒度Gd3+掺杂碳量子点( Gd3+/CQDs-MH)的目的。当前驱体在250℃下微波水热反应45 min时,获得的Gd3+/CQDs-MH表现出较高的量子产率和极强的磁共振性能,避免了传统加热方式对碳量子点的发光能力和弛豫性能极难同时提高的矛盾。该条件下合成出尺寸约1.0 nm的碳量子点,其荧光量子产率为11.0%,Gd3+的掺杂质量分数达16.9%,纵向弛豫性能高达4545.3 mmol-1·L·s-1([Gd3+]=0.01 mmol·L-1)。并且,该碳量子点对HeLa细胞无明显毒性,有望用作高弛豫性能和高发光性能的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探针。
推荐文章
基于碳点的荧光-磁共振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应用进展
碳点
荧光
磁共振
双模态成像
探针
氮掺杂黄色碳荧光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
碳量子点
邻苯二胺
黄色荧光
水热合成
Gd3+/yb3+掺杂ZnO量子点作为双模式磁共振/CT成像探针
ZnO量子点
探针
弛豫性能
磁共振成像
CT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水热法制备Gd3+掺杂的碳量子点型高性能磁共振-荧光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碳量子点 钆离子 磁共振 荧光 分子影像探针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合成及性能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3-1389
页数 7页 分类号 O482.31
字数 48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fgxb20153612.138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玉平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1 426 11.0 19.0
2 任先艳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8 192 7.0 13.0
3 胡清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9 2.0 3.0
4 袁雪霞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4 1.0 1.0
5 王超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量子点
钆离子
磁共振
荧光
分子影像探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939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