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微晶纤维素( MC)为原料,柠檬酸为催化剂,活性炭为载体,经水热炭化法形成炭球并负载于活性炭的表面和孔内合成含氧官能团丰富的炭球-活性炭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 SEM)、低温液氮吸附(N2/77K)、傅里叶红外(FT-IR)和水相三价铬吸附实验对炭球-活性炭复合材料的表面负载炭球形貌、孔隙结构、含氧官能团种类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MC在柠檬酸的催化作用下,在水热条件下可以形成形貌良好、结构规整的炭球,炭球负载于活性炭表面和孔内部。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和MC质量浓度,均能影响炭球的粒径和数量。炭球-活性炭复合材料的表面富含—OH、COOH、C—O等含氧官能团;当MC质量浓度为2.0 g/L时,复合材料对Cr3+的单位质量吸附量最大为0.356 mg/g,是活性炭的5.65倍。
推荐文章
CLVI技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
炭/炭复合材料
化学液气相沉积
热解炭
煤油
纤维素纳米晶须与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
纤维素纳米晶须
水性聚氨酯
纳米复合材料
磷酸炭化-活化法制备污水厂污泥活性炭工艺
污泥
活性炭
资源化
吸附
磷酸
新型隔热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隔热材料
炭/炭复合材料
低密度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热炭化微晶纤维素制备炭球-活性炭复合材料
来源期刊 林产化学与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炭球 活性炭 水热法 微晶纤维素 复合材料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35
字数 40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伟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5 161 8.0 10.0
2 刘守新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4 1951 25.0 42.0
3 赵鑫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5 694 15.0 24.0
4 吴琼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 26 4.0 4.0
5 张双双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16 3.0 4.0
6 吴艳姣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炭球
活性炭
水热法
微晶纤维素
复合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产化学与工业
双月刊
0253-2417
32-1149/S
大16开
江苏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
28-59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04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