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盆地动力学分析方法,阐述了松辽盆地嫩江组凝缩层形成机制及其意义.松辽盆地嫩江组底部发育10~ 15m厚的凝缩层,其形成机制是在嫩江组强制性水退旋回作用下导致湖盆萎缩,在进积型层序远端湖相区形成浓缩水体的高盐度还原环境,由此沉积了以油页岩为标志、以钟形高电阻为特征的凝缩层.该凝缩层底界面以SB07最大湖泛面为等时边界,向上包含了进积型层序较长的时间跨度,不具等时性,同时来自东部物源向西的强烈进积堵塞了海侵通道,也使松辽盆地嫩江组发生过“海侵事件”的推论无法成立.因此,凝缩层形成机制的认识在松辽盆地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成藏分析认为嫩江组凝缩层既是烃源岩也是区域性盖层,在其上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由于强制性水退型层序在钻井及地震上具有易于识别的结构特点,是含油气盆地评价及层系优选的结构性标志.因此,凝缩层的认识不论在层序地层、沉积环境及成藏分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推荐文章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时间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生长地层
形成时间
构造演化
地质意义
大庆长垣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新站地区嫩江组三段孢粉-藻类组合及其环境
孢粉
沟鞭藻
环境
嫩江组
新站地区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南部低阻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低电阻率
储集层
形成机理
束缚水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嫩江组层序构型及其沉积演化
沉积演化
层序构型
嫩江组
松辽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辽盆地嫩江组凝缩层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水进—水退旋回 沉积演化 动力学机制 松辽盆地 嫩江组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沉积与沉积矿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1-898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39.2|P618.13
字数 86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朝东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66 1629 24.0 39.0
2 魏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15 91 5.0 9.0
3 张顺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9 300 10.0 17.0
4 张晨晨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6 2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9)
共引文献  (213)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进—水退旋回
沉积演化
动力学机制
松辽盆地
嫩江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