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模糊集合配煤方法,将优质焦炭所对应的配合煤的类强度指数集合(PSI)和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PCBI)作为“正常配煤”的PSI及PCBI集合,将待测配合煤的PSI和PCBI与“正常配煤”进行比较,计算欧几里得加权距离,从而初步判定待测配合煤靠近“正常配煤”的程度.在模糊集合配煤方法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目标焦炭的性能,利用目标焦炭对应的配合煤的PSI集合及PCBI集合求解模糊关系方程,精确计算出各参配煤的比例,进而可以定量控制焦炭的质量.
推荐文章
模糊集合度量配煤方法在昆钢焦炭性能预测的应用
焦炭性能
配煤方法
焦炭反应性
强度指数
组成平衡指数
模糊集合度量配煤方法在数据处理及昆钢煤场管理改进的应用
配煤方法
镜质组
反射率
活惰比
类强度指数集合
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
强度指数
组分平衡指数
煤场管理
模糊集合配煤方法预测焦炭性能的研究
模糊集合配煤方法
焦炭性能
类组分平衡指数
类强度指数
组分平衡指数
强度指数
平均相对误差
模糊集合配煤方法预测焦炭性能的研究
配煤方法
强度指数
组成平衡指数
焦炭性能
回归方程
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模糊集合度量配煤方法用于昆钢焦炭配煤计算比例
来源期刊 煤质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配煤方法 类强度指数集合 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 配煤计算 模糊关系方程 系数矩阵 增广矩阵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煤质研究与评价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531|TP391
字数 356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东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煤化工研究所 24 75 5.0 7.0
2 张学梅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煤化工研究所 16 51 4.0 6.0
3 王震 9 28 3.0 5.0
4 魏亚玲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煤化工研究所 16 61 5.0 7.0
5 张昆钢 2 1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配煤方法
类强度指数集合
类组分平衡指数集合
配煤计算
模糊关系方程
系数矩阵
增广矩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质技术
双月刊
1007-7677
11-3862/TD
16开
北京市和平里青年沟东路5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内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88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