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ALn( MoO4)2∶3%Er3+( A=Na,K;Ln=La,Y)荧光粉,采用XRD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荧光粉可被380 nm可见光及274 nm近紫外光有效激发而产生下转换发射。在380 nm激发下,Er3+离子4 S3/2和2 H11/2能级发射存在温度猝灭现象。探讨了基质成分对荧光温度猝灭特征温度T0的影响,发现基质成分对特征温度有较大影响,KLa(MoO4)2∶3%Er3+的温度稳定性最好。利用荧光强度比( FIR)方法研究了Er3+离子的温度传感特性,研究了基质成分对温度传感的绝对灵敏度的影响,发现NaY( MoO4)2∶3%Er3+的温度传感绝对灵敏度最高。
推荐文章
NaY(MoO4)2:Er3+纳米晶体荧光粉的 发光与光学温度传感特性
熔盐法
NaY(MoO4)2:Er3+荧光粉
温度传感
Er3+,Yb3+共掺杂NaGd(MoO4)2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高温固相法
上转换
NaGd(MoO4)2
能量传递
上转换材料LiLa(MoO4)2:Yb3+,Er3+(Tm3+)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测定
上转换材料
LiLa(MoO4)2
发光
溶胶-凝胶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度对ALn(MoO4)2:Er3+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ALn( MoO4 ) 2∶Er3+ 荧光温度猝灭 温度传感 荧光强度比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合成及性能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5-1362
页数 8页 分类号 O482.31
字数 52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fgxb20153612.135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成新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34 191 9.0 12.0
2 王轶卓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17 80 6.0 8.0
3 陈宝玖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48 310 10.0 16.0
4 张艳秋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Ln( MoO4 ) 2∶Er3+
荧光温度猝灭
温度传感
荧光强度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93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