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经椎弓根螺钉动力内固定系统,并测试其对失稳腰椎的稳定性效果及对相邻节段的作用.方法 1采用6具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测试各个节段的活动度,为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参数支持.2以钛合金棒、钛缆和钛合金碟片弹簧为主要结构,根据正常腰椎各节段的活动度,参照文献报道的相关测试结果,设定动态连接棒屈曲范围0~10°,旋转范围0~5°,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力学测试.3制作腰椎失稳模型,测试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固定后失稳腰椎固定节段及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并与坚强固定对比,同时测定其上邻节段软骨终板下压力,探讨其稳定性及对相邻节段的作用.结果 与完整脊柱相比,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固定后屈伸和侧屈方向的ROM和NZ较完整脊柱减小(P<0.05),但旋转方向的ROM和NZ与完整脊柱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坚强固定组相比,新型动力内固定组三个主方向的ROM和NZ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疲劳试验后的结果表明,固定节段在三个主方向上的ROM和NZ均较疲劳前显著增加(P<0.05),但与失稳脊柱相比,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与完整脊柱相比,动力内固定屈伸方向的ROM和NZ仍较小,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侧屈与旋转方向的ROM和NZ与完整脊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可控性强、可靠性好、能够提供足够的活动度.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能对失稳腰椎提供各方向上的稳定性,尤其对前屈后伸的稳定效果最好,疲劳试验后也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相邻节段的ROM和上邻节段终板下压力与固定方式无显著相关.
推荐文章
胸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手术配合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伴骨质疏松失败一例分析
外科手术,微创性
腰椎
骨折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功能锻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经椎弓根螺钉动力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和力学测试
来源期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力内固定 非融合技术 腰椎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医疗器械研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0,后插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318.01
字数 56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72.2015.04.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树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204 1767 20.0 30.0
2 吴广森 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 18 120 6.0 10.0
3 马远征 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 158 1326 17.0 26.0
4 赵东升 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 38 231 9.0 13.0
5 张智 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 19 106 7.0 10.0
6 郑晓勇 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 8 58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力内固定
非融合技术
腰椎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双月刊
1672-5972
42-1715/R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书城路28号北港工业园
38-114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3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