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入院后2h内应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30 min,24 h内应用辛伐他汀片20 mg/次,每晚1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次,2次/d,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14 d.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创伤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8%,对照组为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elocity in the midde cerebral artery,VmMCA)分别为(141.36±12.15)、(87.28±13.47)cm/s,对照组分别为(143.17±12.69)、(134.20±10.57)cm/s;观察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分别为(12.36±4.01)、(7.71±2.55)mg/L,对照组分别为(13.04±3.75)、(12.71±3.24)mg/L;观察组治疗前后内皮素-1 (endothein-1,ET-1)分别为(90.36±5.33)、(45.87±2.46)pg/ml,对照组分别为(93.81±4.79)、(82.17±4.91)pg/ml.观察组VmMCA、CRP、ET-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VmMCA、CRP、E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创伤性脑血管痉挛患者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5.8%,对照组发生率为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5.0%,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降低VmMCA、CRP、ET-1,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减少缩血管物质产生,降低脑血管痉挛患者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改善预后.
推荐文章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颅脑损伤
依达拉奉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通心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
通心络胶囊
依达拉奉
Barthel指数
神经功能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急性脑梗死
巴曲酶
依达拉奉
护理
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
活血化瘀汤
依达拉奉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同型半胱氨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期刊 社区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辛伐他汀 外伤性脑血管痉挛 外伤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用药指导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5
页数 分类号 R651.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倅旭 乳山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 3 9 2.0 3.0
2 张义 乳山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 4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依达拉奉
辛伐他汀
外伤性脑血管痉挛
外伤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区医学杂志
半月刊
1672-4208
10-1026/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济兖路440号
24-211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539
总下载数(次)
1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