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索利用高磷鲕状赤铁矿作为炼钢原料的新途径,在CH4-H2气氛下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矿粉粒度对还原和碳化的影响。采用热重法、SEM-EDS和XRD分别对实验中试样还原失重过程、高磷鲕状赤铁矿矿相和碳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得到120~160目粒度矿粉的反应活化能最低,还原反应活化能为44.95 kJ/mol,碳化阶段表观活化能为9.71 kJ/mol。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利用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的最佳温度为1023 K,矿粉的最佳粒度为120~160目,总体来讲,温度比矿粉粒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反应速率的影响大。
推荐文章
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铁红
高磷鲕状赤铁矿
氧化铁红
焙烧
酸浸
沉淀
高磷鲕状赤铁矿脱磷处理研究进展
高磷鲕状赤铁矿
脱磷
反浮选
还原法
冷却方式对焙烧鲕状赤铁矿磨矿性能影响
鲕状赤铁矿
磁化焙烧
磨矿
冷却方式
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物料与刚玉/莫来石砖的反应研究
高磷鲕状赤铁矿
钙黄长石
钙长石
侵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矿粉粒度及反应温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的影响
来源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磷鲕状赤铁矿 还原 碳化铁 粒度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F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5.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光强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128 977 16.0 25.0
5 杨剑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4 27 4.0 4.0
9 王恒辉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4 39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磷鲕状赤铁矿
还原
碳化铁
粒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82X
50-1044/N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78-16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57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