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造成高含硫气井内堵塞和腐蚀的硫沉积问题,研制出了以有机胺类化学溶剂为主剂,以物理溶剂为助剂,并配合乳化剂、硫化物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新型胺类溶硫剂体系,并对其溶硫性能以及溶硫后单质硫的分离回收性能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胺类溶硫剂的溶硫过程迅速,在30 min时基本完成,溶硫量达59.45 g/100 mL ;升高溶硫温度、反应气氛中含有 H2 S或硫以粉状形态存在时,均有利于溶硫量的提高;溶硫体系中加水量为10%(φ)时,溶硫量保留率为74.27%;产物中加水可使单质硫析出回收,当加水量为900 m L时,单质硫的回收率高达34.32%。
推荐文章
溶硫剂LJ-1性能室内评价
高含硫
溶硫剂
性能评价
考虑井筒硫析出的高含硫气井井筒温度、压力场计算新模型
高含硫气井
井筒
琉颗粒
气—固两相
温度
压力
数学模型
高含硫气藏气体渗流规律研究
硫化氢
气藏
渗流
耦合
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含硫气井新型胺类溶硫剂的性能研究:溶硫规律和再生性能(上)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含硫气井 硫沉积 硫溶剂 性能评价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988.2
字数 35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5.05.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慧 43 117 6.0 9.0
2 王振华 6 9 2.0 2.0
3 王树涛 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5 11 3.0 3.0
4 张瑛 13 30 4.0 5.0
5 汪沈阳 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5 6 1.0 2.0
6 徐国玲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含硫气井
硫沉积
硫溶剂
性能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