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内皮微颗粒作为早期急性心肌缺血评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将24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8只、心肌梗死组(MI 组)8只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 R 组)8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 h 和24 h 采外周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 ),肌钙蛋白 T( cardiac troponin T,cTNT ),内皮微颗粒(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其中循环 EMP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通过末端标记法( 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2 h 与24 h,I/ R 组大鼠 EMP 水平均显著低于 MI 组(P﹤0.05),造模后2 h MI 组、I/ R 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Sham 组(P﹤0.05)。各组间比较,I/ R 组大鼠的 cTNT 表达水平造模后24 h 较造模后2 h 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组大鼠的 CK-MB 表达水平造模后24 h 较造模后2 h 显著性升高(P﹤0.05);而 EMP 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微颗粒可以作为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评估指标。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内皮微颗粒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变化
来源期刊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内皮微颗粒 急性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凋亡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2.2
字数 40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9664.2015.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志勇 83 528 12.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0)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皮微颗粒
急性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9664
44-1710/R
16开
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05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