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通量贡献区是指对湍流交换过程有贡献的有效源(汇)区域,它与生态系统和大气间的通量交换密切相关。在实际观测中复杂的下垫面增加了通量观测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对通量贡献区评价能有效解决通量空间代表性的问题。为了研究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在完整的作物生育期通量贡献区的变化特点,该文根据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兰州大学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通量观测塔2014年12个月连续的玉米农田通量观测资料,应用 Schmid 的 FSAM 模型对半干旱区玉米农田的通量贡献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区的主风向是90°~180°(东南方向),次主风方向是270°~360°(西北方向);在主风向上,迎风方向非生长季的通量信息最远点大于生长季,而在垂直于迎风方向上则相反;生长季内迎风向通量信息最远距离呈现出先减小后变大的趋势,其中在抽雄期最小,垂直于迎风方向最大宽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大气稳定条件下通量贡献区面积比不稳定条件下大,且大气稳定条件下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8~92 m,垂直于迎风向-35~35 m;不稳定条件下则分别为7~83 m 和-25~25 m。白天90%的通量源区分布在离观测塔9~86 m,夜晚源区分布在离观测塔10~100 m,垂直于迎风向由白天的-21~21 m 增加到夜晚的-35~35 m。由 FSAM 模型测得的通量贡献区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信息。
推荐文章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分析
杨树人工林
通量贡献区分析
通量贡献区模型
玛纳斯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干旱区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驱动力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
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
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系统
通量贡献区
华北平原
淮河流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
农田生态系统
碳通量
淮河流域
涡度相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FSAM 模型 农田生态系统 通量贡献区 半干旱区 玉米农田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1579
页数 9页 分类号 P40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15028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刚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52 337 9.0 17.0
2 魏国孝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9 398 12.0 19.0
3 孔凡亮 7 95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9)
共引文献  (164)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FSAM 模型
农田生态系统
通量贡献区
半干旱区
玉米农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