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经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植骨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30例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植骨组),其余30例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非植骨组)。比较2组患者的 Bhler 角、跟骨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1周,中位数56.5周。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术后未发生感染、切口皮肤坏死、克氏针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 Bhler 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6.000, P =0.017)。2组 Bhler 角比较,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2.530,P =0.038)。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周,2组 Bhler 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61°±4.25°),(16.50°±4.59°),t =0.324,P =0.768;(33.86°±3.55°),(33.56°±3.87°),t =2.459,P =0.336;(33.61°±2.38°),(32.87°±3.42°),t =2.996,P =0.754];术后24周时植骨组的 Bhler角大于非植骨组[(33.47°±3.57°),(30.37°±4.26°),t =3.183,P =0.04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3.384, P =0.039)。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3.643,P =0.041)。2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比较,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4.784,P =0.045)。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周,2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5±0.88)mm,(2.05±0.90)mm,t =0.452,P =0.801;(0.22±0.14)mm,(0.24±0.16)mm,t =2.422,P =0.672;(0.39±0.13)mm,(0.46±0.18)mm,t =3.156,P =0.394];术后24周时植骨组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小于非植骨组[(0.62±0.40)mm,(1.26±0.48)mm,t =4.075,P =0.032]。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4.229,P =0.027)。术后24周时,3例患者因过早负重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增大(植骨组2例,非植骨组1例)。剔除上述患者的数据后,植骨组无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1 mm 的病例,非植骨组中14例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1 mm,其骨缺损量为(2.30±0.71)cm3,经计算其单侧95%下限为1.96 cm3。术后48周时按照张铁良等的疗效标准评定,植骨组优9例、良14例、可5例,非植骨组优5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581,P =0.114)。2组骨缺损量>1.96 cm3的患者疗效评分比较,术后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6±8.18)分,(78.17±10.96)分,Z =-0.267,P =0.679];术后56周时植骨组疗效评分大于非植骨组[(81.95±6.74)分,(77.86±8.69)分,R植骨组=10.50,R非植骨组=5.81, Z =-5.657,P =0.042]。结论: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骨缺损量>1.96 cm3者,应进行植骨以防止跟骨后距关节面塌陷。
推荐文章
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中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中药内服外洗
撬拔复位
内固定?
锁定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SandersⅢ型
SandersⅣ型
跟骨骨折
锁定钛板
非植骨手术
跟骨SandersⅣ型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跟骨骨折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SandersⅣ型
距下关节融合术
内固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中植骨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正骨 学科
关键词 骨折,闭合性 跟骨 骨折固定术,内 骨移植 回顾性研究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39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336)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折,闭合性
跟骨
骨折固定术,内
骨移植
回顾性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正骨
月刊
1001-6015
41-1162/R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36-12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3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1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