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沼液作为农牧生产废弃物能源化的副产物,是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又是水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为研究农田安全消纳沼液技术,本文通过设置 BS10(一次性基施沼液1000 t·hm-2)、300%BS (沼液300%常规施 N 替代,分蘖期施灌沼液635.29 t·hm-2)、200%BS(沼液200%常规施 N 替代,分蘖期施灌沼液423.53 t·hm-2)、100%BS(沼液100%常规施 N 替代,分蘖期施灌沼液211.76 t·hm-2)、CF(常规施肥)、CK(不施肥)等处理,监测了稻麦两熟制农田稻季分蘖期田面水及不同深度下渗水水体氮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沼液施灌明显增加了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且随沼液施灌量的增加而增大。各沼液施灌处理田面水中氮素含量以铵态氮为主,浓度随着时间推移明显降低。与施灌后1 d 比较,各处理总氮浓度在施灌后3 d 下降达46.67%~73.26%,铵态氮浓度下降达47.52%~67.60%,其中, BS10、300%BS、200%BS、100%BS 处理总氮下降速率分别高出 CF 处理26.59%、26.43%、24.38%、10.25%,铵态氮下降速率分别高出 CF 处理14.73%、17.29%、20.08%、6.47%;施灌后7 d 总氮浓度下降69.15%~86.43%,铵态氮浓度下降75.25%~83.73%,其中, BS10、300%BS、200%BS、100%BS 处理总氮下降速率分别高出 CF 处理13.16%、12.27%、11.60%、5.96%,铵态氮下降速率分别高出 CF 处理6.05%、6.21%、8.48%、3.55%。因此认为沼液施灌后的前3 d 是稻田消解沼液的关键时期,也是通过控制灌排水减少径流氮损失的关键时期。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 BS10、300%BS、200%BS、100%BS 处理对40 cm 处下渗水总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增加了60 cm 处下渗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施灌后7 d, BS10、300%BS、200%BS、100%BS 处理60 cm 处下渗水总氮含量分别高出 CF 处理0.37 mg·L–1、0.67 mg·L–1、0.13 mg·L–1、0.23 mg·L–1。BS10、200%BS 处理60 cm 处下渗水铵态氮含量分别高出 CF 处理0.02 mg·L–1、0.36 mg·L–1。施灌3 d 后100%BS 处理对田面水影响最小,对不同深度下渗水的影响也较低。40 cm 处下渗水和60 cm 处下渗水总氮浓度各处理重复值之间变化幅度较大,方差分析显示在0.05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结合水稻安全生产,建议分蘖期沼液施灌应控制在211.76 t·hm-2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