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临床调查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病机证素的分布、演变情况,揭示“瘀热”病机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按照“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证素诊断量表”,采用多时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028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5个时间点(入院时,病程第3、7、14、21天)8个病机证素(瘀热、风阳、火热、痰热、痰湿、瘀血、气虚、阴虚)的分布、演变情况。结果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不同时间点瘀热比例均高于其他病机证素,风阳、火热居前位。将各病机证素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瘀热为病理本质,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风、火、痰源于瘀热搏结。
推荐文章
出血性中风病机再认识
出血性中风
病机
血脉瘀滞
再认识
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新认识
出血性中风
病因
病机
新认识
脉血康胶囊治疗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出血性中风
中医药疗法
脉血康胶囊
化瘀解毒法在中风病中的运用价值
化瘀解毒法
中风病
运用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瘀热病机在出血性中风发病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 瘀热病机 致病作用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9-57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77.743.4
字数 32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15.08.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过伟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113 794 16.0 22.0
2 李国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75 657 14.0 23.0
3 李婷婷 12 36 3.0 5.0
7 李建香 4 29 2.0 4.0
8 杨小燕 25 69 5.0 8.0
9 盛蕾 18 111 6.0 10.0
10 张兰坤 20 100 5.0 9.0
11 徐丹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
瘀热病机
致病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