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薯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淀粉型甘薯磷肥营养效应,为甘薯高产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型甘薯渝薯17(淀粉含量24.06%)为材料,设置7个磷肥处理(P2O50、0、37.5、75、112.5、150、300 kg/hm2),田间随机区组排列。其P2O50处理不施任何肥料,其他处理均底施纯氮(N)90 kg/hm2和K2O 150 kg/hm2。甘薯苗移栽后每隔30 d,共计取样5次,对全株样品分叶片、茎蔓和块根测定其鲜重、干重及全氮、磷、钾的含量。收获期测定小区鲜薯产量、茎蔓产量并计算收获指数( HI)及其磷肥农学效率(PAE)、磷肥表观利用率(PAUE)、磷收获指数(PHI)、磷肥生理利用率(PPUE)、磷肥偏生产力(PFPP)和磷肥增产率( PIR);同时计算收获期各器官N、P、K的吸收量,对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适当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且以施P2 O5112.5 kg/hm2和150 kg/hm2时最优,经济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4%和21.06%。2)不同器官N、P、K最高含量分别出现在栽后60、90、150 d,各处理氮素和磷素含量均为叶片>茎蔓>块根,而钾素含量为茎蔓>叶片>块根。栽后60 d后,叶片∶茎蔓∶块根含氮量为4.08∶1.62∶1,栽后90 d后,叶片∶茎蔓∶块根磷含量为2∶1.35∶1,栽后150 d后,茎蔓∶叶片∶块根含钾量为2∶1.8∶1。3)施磷可提高甘薯块根、茎蔓和叶片对N、P、K的吸收,养分总吸收量为钾>氮>磷;施磷处理中N、P、K的吸收量增幅分别为23.9%66.6%、29.6%58.5%、41.3%73.7%。磷钾吸收量均表现为块根>茎蔓>叶片,吸氮量表现为块根>叶片>茎蔓。4)在不同施磷条件下,形成500 kg所吸收的N、P2O5、K2O 分别为4.246.61 g,1.932.84 g和6.9411.48 g。施P2 O5112.5 kg/hm2时,形成500 kg鲜薯吸收的养分最多,N、P2 O5、K2 O吸收量分别为6.61、2.84和11.08 g。5)磷肥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在施P2 O537.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6.6%和343.0 kg/kg P2O5,磷肥农学效率、磷肥生理利用率和磷收获指数在施P2O5112.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36.7 kg/kg、777.9 kg/kg和65.9%。6)收获期各器官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增施磷肥能提高甘薯产量,但其利用效率有下降趋势。本试验中,从甘薯高产高效生产的磷肥管理角度分析, N和K2 O施用量分别为90 kg/hm2和150 kg/hm2时,以施P2 O5为112.5 kg/hm2为最佳。
推荐文章
氮磷钾肥对甘薯养分积累的影响
甘薯
氮磷钾肥
养分
产量
氮磷钾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氮磷钾
玉米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水氮调控对小油菜养分吸收、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小油菜
水氮调控
养分吸收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磷对淀粉型甘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2-1260
页数 9页 分类号 S531.62
字数 48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2015.05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叙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8 1.0 2.0
2 唐道彬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6 226 9.0 14.0
3 杨庆飞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4 1.0 2.0
4 王秋媛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12 1.0 3.0
5 田江梅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0 0.0 0.0
6 黄廷荣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6)
共引文献  (59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薯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