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对1662年秋季发生在黄河中游和1679年秋季发生在长江上游的特大暴雨洪水的研究,联系前人对华西秋雨的见解,从水文与气象相结合的视野,提出了对华西秋雨涵义的表述:主要是秋季来自西太平洋—南海和(或)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气团与来自北冰洋和西伯利亚的冷干气团,在我国西部秦岭山脉南北大范围长期对峙,从而形成的一种由连绵小雨到暴雨,直至最后阶段发展为大暴雨甚至日夜不绝、持续1~2周的特大暴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发生区域主要是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按雨量大小及负面影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华西秋雨和特大华西秋雨两种类型,其中特大华西秋雨形成的洪水要远远大于历史上在夏季曾经发生过的特大暴雨洪水,故其对长江、黄河的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威胁最大,万万不可小觑!
推荐文章
华西秋雨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华西秋雨
大气环流
海表温度
一种改进的华西秋雨指数及其气候特征
秋雨指数
华西
对比分析
气候特征
华西秋雨起止与秋冬季节大气环流转换
华西秋雨
气压梯度反转
东亚夏季风
东亚冬季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水文与气象相结合的视野新论华西秋雨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华西秋雨 特大洪水 长江上游 黄河中游 秦岭山脉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泥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122+.1|P333.2
字数 77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5.08.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贺顺德 21 139 6.0 11.0
2 李保国 21 41 3.0 4.0
3 崔鹏 10 38 3.0 6.0
4 李荣容 24 115 5.0 10.0
5 王鹏 10 17 2.0 3.0
6 王国安 22 142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华西秋雨
特大洪水
长江上游
黄河中游
秦岭山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