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文化运动后,新旧二体优劣之争取代唐宋诗体之争,成为近百年内中国诗学最大的议题。一般讨论旧诗能否与新诗一样进入现代文学史,往往会聚焦于旧诗是否具有“现代”的品质。其实,新文化人在最初批判旧诗时,所用的词并非“现代”,而是“时代”。
推荐文章
失衡的天平--论中国现代抒情诗的情感特征
中国现代抒情诗
自我情感
群体关怀(情感)
失衡
"气"的诗学阐释--中国诗学研究的视角转换及思考
元气
生命力
本真
整体人格
知识经济时代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
全民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
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艺术发展对中国艺术理念的颠覆
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艺术
中国艺术理念
颠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时代与抒情:中国现代新旧诗体功能之争及其诗学意义
来源期刊 中外诗歌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诗学意义 中国现代 诗体 功能 抒情 “现代” 新文化人 现代文学史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8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诗学意义
中国现代
诗体
功能
抒情
“现代”
新文化人
现代文学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诗歌研究
季刊
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