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测井技术       
摘要:
引用流固耦合的热传导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流道和热源物理模型,在内径为37 mm的水平圆形管道内,放置不同形状、不同尺寸、不同加热功率、不同加热脉冲宽度的热源进行流固耦合的热传导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分析流道内沿管道中心不同位置处的温升变化情况.模拟结果显示,几何形状为长方体型且长度较小的热源对流体加热温升效果比较好,流体的最大温升值随热源功率增大而线性增大;热源长度越大,获得的最大温升值越小;当流量达到15 m3/d时温升值不受长方体型热源长度的影响.当热源功率达到400 W以上,加热脉冲宽度为1 s时可以在0~15 m3/d流量段内获得较好的温升效果,用铂电阻式温度传感器进行准确测量,为优化基于热示踪方法的测试类仪器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多开口方腔内自然对流的流动与传热特性
自然对流
开口方腔
流场分布
数值模拟
具有质热源的方腔内对流传热传质及其非线性特性
质热源
数值模拟
传热传质
振荡
混沌
小通道内高参数火箭煤油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高参数
火箭煤油
流动传热
热物性
概率密度函数
带有离散热源的竖直平板自然对流耦合传热研究
耦合传热
自然对流
离散热源
实验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管道内脉冲式热源参数对流动传热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测井技术 学科
关键词 生产测井 水平管道 脉冲式热源 有限元法 流动 传热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9-4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31.83|TH7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89/j.issn.1004-1338.2015.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兴斌 90 538 12.0 18.0
2 王延军 23 63 5.0 7.0
4 杨爱东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分公司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产测井
水平管道
脉冲式热源
有限元法
流动
传热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测井技术
双月刊
1004-1338
61-1223/TE
大16开
197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9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