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六安市3~6岁儿童隔代教养状况及与儿童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以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1054名3~6岁儿童,隔代教养率30.3%;单因素x2分析结果显示,隔代教养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率(x2=10.101,P=0.001)及不良睡眠习惯发生率(x2=7.725,P=0.005)明显高于非隔代教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饮食习惯、对日常生活中知识的了解及常见病的发病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教养人年龄、三代同住、娇惯孩子及孩子犯错时护短是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教养入学历、年龄、三代同住、娇惯孩子是儿童不良睡眠习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隔代教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无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三代同住、教养人的低学历、高龄及不正确的教养观念是儿童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的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儿童
单纯性肥胖
身心健康
倾注关爱,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
关爱
身心健康
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的策略
乡村学校少年宫
留守儿童
身心健康教育
六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特色解析
国家森林城市
规划
生态文化
生态产业
六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六安市<em>3</em>~6岁儿童隔代教养状况与儿童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隔代教养 儿童 健康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2,4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春燕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隔代教养
儿童
健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双月刊
1674-7763
11-5816/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9室
18-7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1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