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基质渗透率低,天然裂缝发育,水平井体积压裂为其主要生产手段,表现出以裂缝系统裂缝渗流为主,基质系统扩散流、滑脱流以及吸附-解吸附现象共同作用的多尺度流动特点。基于离散裂缝建立页岩气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数值求解,通过实例研究分析页岩气生产动态特征,以及开发过程中压裂级数和裂缝半长对储层压力分布和页岩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气井初期产量高,但递减快,生产周期长;开发初期以裂缝渗流为主,压裂级数起主导作用,级数越多,压力波传播越快,储层压力下降明显,产能主要集中在生产初期;开发后期以基质渗流为主,裂缝半长作用增强,产量递减率下降,生产井附近压力接近废弃压力,生产能力下降。
推荐文章
页岩气体积压裂缝网模型分析及应用
页岩气
体积压裂
离散化缝网模型
线网模型
排量
压裂改造体积
缝网导流能力
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复杂裂缝系统水平井动态分析
油藏
动态分析
复杂裂缝系统
压裂水平井
离散裂缝模型
有限元数值方法
页岩气压裂数值模型分析
页岩气
开发
压裂(岩石)
裂缝扩展模型
产能预测模型
渗流
特点
页岩诱导性裂缝漏失压力动力学模型
页岩气
钻井
钻井流体
诱导裂缝
漏失
漏失压力
裂缝宽度临界值
漏失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页岩气动态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页岩气 离散裂缝模型 裂缝流 动态特征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钻采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3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005.2015.03.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汉桥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6 1598 22.0 27.0
2 糜利栋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77 5.0 7.0
3 李俊健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16 2.0 3.0
4 李涛 4 11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页岩气
离散裂缝模型
裂缝流
动态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