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型村镇建设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分别针对我国当前阶段乡村发展、国土开发的重要空间调控手段,基于主体功能思维而对聚落体系进行自上而下的分类指导应该作为促进乡村聚落有序发展的重要思维.论文借助于图底关系理论,将主体功能区作为“均质面集”的发展意图转译到县级单元内“异质面集”的主导土地用途区,并进一步聚焦到“点集”乃至“点”层面的村镇聚落体系组织与聚落建设,总结了三类主体功能区的7种主导新型村镇建设模式及对应的空间优化目标,拓展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县级以下尺度的规划指导价值,实现了不同尺度空间规划的法则演绎,为主体功能区格局下我国县域尺度的村镇聚落功能优化与体系重构提供一种思路.
推荐文章
基于扩展的构件依赖关系图聚类的体系结构重构策略研究
软件演化
演化信息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重构
基于AHP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模式优选分析
层次分析法
课程体系
建设模式
村镇聚落网络联系的手机信令探索 ——以中山三乡镇为例
村镇聚落
网络联系
手机信令数据
拓扑结构
空间层次
基于图底关系理论的颐和园浅析
格式塔
图底关系
颐和园
传统园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主体功能”的新型村镇建设模式优选及聚落体系重构——藉由“图底关系理论”的探索
来源期刊 人文地理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主体功能 新型村镇 图底关系 模式 聚落体系重构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乡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8
页数 6页 分类号 F29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5.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永姣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 83 3.0 5.0
2 曹鸿 3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8)
共引文献  (826)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主体功能
新型村镇
图底关系
模式
聚落体系重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文地理
双月刊
1003-2398
61-1193/K
大16开
西安市长安路437号西安外国语大学
36-75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7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824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