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主要研究了三亚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富集程度、生态风险以及污染历史,可为三亚河的污染治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信息。结果表明,三亚河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As、Cd、Hg、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9±1.7)、(100.4±38.9)、(32.0±8.3)、(28.8±11.5)、(10.27±4.61)、(0.181±0.110)、(0.204±0.091)、(22.7±8.0)μg·g-1,Al2O3、TOC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34%±5.49%、1.29%±1.23%。210Pbex放射性比活度被用于确定研究区的平均沉积速率并建立沉积年代框架。应用210Pbex稳定初始浓度模型得出三亚河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89 cm·a-1,所获取柱状样的沉积年代为1918─2014年。基于柱状样底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子样得到的研究区8种重金属的背景值分别为7.5、38.7、14.3、31.9、4.95、0.027、0.015和6.4μg·g-1。三亚河表层沉积物中Pb、Zn、Cu、Cd、Hg和TOC经Al元素标准化后的富集因子的算术平均值都大于1.5,说明这些重金属和有机质大部分来源于人类活动的输入。柱状沉积物中Cu、Zn、Pb、Cd和Hg的质量分数和富集因子在45 cm深度以上(即上世纪60年代以后)也存在明显的由人类活动的输入引起的上升和富集趋势。研究区沉积物中TOC与富集重金属Pb、Cr、Cd、Zn和Cu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56~0.85,表明有机质降解所产生的腐殖酸吸附是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变大的主要原因。对照美国NOAA沉积物生物效应数据标准,三亚河沉积物中Hg 含量在多数站位介于 ERL 和 ERM 阈值之间,已对底栖生物产生负面影响。三亚河目前重金属的沉积通量约为2.26 g·m-2·a-1,所沉积的重金属主要为Zn,约占总通量的50.6%,其次为Pb、Cr和Cu,它们的比例分别为16.1%,14.5%和11.5%,毒性较强的Hg和Cd分别仅占总通量的0.10%和0.09%。
推荐文章
大燕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大燕河
温州市温瑞塘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温瑞塘河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乐安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乐安河
重庆市梁滩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梁滩河
沉积物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亚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与污染历史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风险评价 污染历史 三亚河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8-1885
页数 8页 分类号 P736.4+1|X503.225
字数 68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11.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进清 19 72 5.0 7.0
2 何海军 6 15 3.0 3.0
3 甘华阳 20 85 4.0 8.0
4 张卫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2)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5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金属
沉积物
风险评价
污染历史
三亚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