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代汉语诗歌中的“反隐喻”写作动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诗人王小龙针对朦胧诗的高度意象化弊端,有意识地进行反意象化的诗歌写作实验。
推荐文章
Piccolo缩减轮数的相关密钥不可能差分分析
Piccolo
相关密钥
不可能差分分析
U-method
分组密码
Midori64的相关密钥不可能差分分析
Midori64算法
相关密钥攻击
不可能差分分析
9轮区分器
14轮攻击
基于轮密钥分步猜测方法的Midori64算法11轮不可能差分分析
Midori64
不可能差分
区分器
密钥恢复
复杂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当代诗歌中“反隐喻”的可能与不可能
来源期刊 中外诗歌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当代诗歌 隐喻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现代汉语诗歌 诗歌写作 意象化 朦胧诗 有意识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7.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当代诗歌
隐喻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现代汉语诗歌
诗歌写作
意象化
朦胧诗
有意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诗歌研究
季刊
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