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后形成的125 a的原生演替序列上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了7个典型样地(S0~S6),分别代表冰川退缩后第0、17、35、49、56、85和125年后的演替群落,探讨了不同演替阶段生态系统各组分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群落生物量与演替阶段和乔木层优势种的组成密切相关。乔木层生物量与活植物体总生物量均随演替的进行呈显著的指数增长的趋势,分别从10.195 Mg·hm-2增至366.122 Mg·hm-2,从9.162 Mg·hm-2增至332.461 Mg·hm-2;不同演替阶段乔木层生物量在各个层次分配中占绝对优势(>89.871%),其他各层所占比例较小,总趋势为:灌木层>地被层>草本层,林下各层生物量分配受到群落环境影响较大。粗木质物残体量和年叶凋落物量也随着演替的进行不断积累,其中粗木质物残体量在针阔混交林阶段(S5)达到最高,年叶凋落物量则随演替的进行呈显著的指数增加的趋势。演替前60年(S0~S4),柳树(Salix rehderan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等落叶阔叶树种对乔木层生物量贡献最大,演替后60年(S5~S6),乔木层生物量则主要来自冷杉(Abies fabri)和云杉(Picea brachytyla)等针叶树种(>93.070%);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树干所占比例最高,为56.388%~72.658%,枝和根的比例次之,叶所占比例则最小。经过了125 a的演替,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已达到成熟林水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植被演替发展至顶级群落。
推荐文章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光合生理特征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
原生演替
光合参数
光合氮利用效率
氮分配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碳贮量与分配格局
海螺沟
冰川退缩区
原生演替
含碳率
碳贮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植被生物量动态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海螺沟 冰川退缩区 原生演替 生物量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3-1850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8|X171.1
字数 88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1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辑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8 1154 15.0 33.0
2 杨丹丹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 21 2.0 4.0
6 佘佳 4 12 2.0 3.0
7 唐荣贵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6)
共引文献  (472)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6(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2(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螺沟
冰川退缩区
原生演替
生物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