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功能材料,并在500 ℃焙烧得到改性的层状氢氧化镁铝(LDO),利用XRD和FTIR对改性前后的产物结构进行表征.以LDO为吸附剂、水中苯甲酸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吸附剂的投加量、pH、吸附平衡时间及恒温水浴振荡温度等实验条件对苯甲酸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mL质量浓度为0.6 g/L的苯甲酸溶液中,吸附剂投加量0.8g,pH=8.0,吸附60 min,(25±0.5)℃的条件下脱除效果较佳,脱除率可达到77.9%.此外,吸附反应较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该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反应,吸附热为-17.01 kJ/mol.
推荐文章
以煤矸石为铝源制备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煤矸石
一水软铝石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共沉淀法
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及其焙烧产物对Pb2+的吸附研究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Pb2+
吸附作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
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制备
表征
层间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焙烧型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对水中苯甲酸的吸附行为
来源期刊 日用化学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 吸附 苯甲酸 脱除率 热力学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31,16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424.24
字数 30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18/j.cnki.csdc.2015.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玲 肇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56 386 10.0 17.0
2 何小丽 肇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
吸附
苯甲酸
脱除率
热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日用化学工业
月刊
1001-1803
14-1320/TQ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2-328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7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255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