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以我国稻麦轮作系统为对象,研究氮肥和小麦秸秆生物炭联合施用对CH4和N2 O排放规律的影响;结合小麦和水稻总产量进而评估对该生态系统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HGI)的影响,为生物炭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及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物炭通过小麦秸秆在300500℃条件下炭化获得。田间试验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进行,为稻麦轮作体系。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CH4和N2O排放通量;试验共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N0B0)、不施氮肥施20 t/hm2生物炭(N0B1)、施氮肥不施生物炭(N1B0)、氮肥与20 t/hm2生物炭配施(N1B1)、氮肥与40 t/hm2生物炭配施(N1B2)等5个处理,各处理3次重复。【结果】单施氮肥(N1B0)与不施氮肥(N0B0)处理相比,增加了稻麦轮作产量82.8%,增加了CH4排放0.6倍,增加了N2O排放5.5倍。单施生物炭(N0B1)与不施生物炭(N0B0)处理相比,显著增产25.4%,却不能减少CH4和N2 O的排放。在施氮的同时,配施20 t/hm2生物炭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显著增加稻麦轮作产量21.6%,小麦和水稻总产量也比配施40 t/hm2生物炭处理高;配施40 t/hm2生物炭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显著降低稻麦轮作系统CH4排放11.3%和N2 O排放20.9%,CH4和N2 O排放量也比配施20 t/hm2生物炭的排放量低。随着生物炭配施量的增加,CH4和N2 O减排效果更明显。单施生物炭并不能有效地减少GWP,但却可以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从而减小GHGI。对N0B0、N0B1、N1B0、N1B1四个处理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氮肥和生物炭在CH4和N2 O排放、作物产量、GWP 和GHGI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各处理在100 a时间尺度上总GWP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1B0> N1B1> N1B2> N0B0> N0B1,GHGI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则为N1B0> N1B1> N0B0> N1B2> N0B1。单施生物炭与配施生物炭都能降低稻麦轮作系统的GWP 和GHGI,配施40 t/hm2生物炭处理降低效果更好。【结论】稻田麦季施用不同水平生物炭都能在保产或增产的同时,降低稻麦轮作系统CH4和N2 O的排放及GWP和GHGI。在当前稻麦轮作系统中,与20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相比,40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显著降低GWP,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二者GHGI相当,需要根据温室效应与作物产量权衡选择生物炭实际施用量。
推荐文章
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水肥管理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
氮肥配施小麦秸秆生物炭对稻麦轮作土壤剖面CH4和N2O浓度的影响
土壤剖面
甲烷
氧化亚氮
生物炭
氮肥
稻麦轮作
沼液施用对潮土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
沼液
氧化亚氮
潮土
环境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肥与生物炭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生物炭 稻麦轮作系统 CH4 排放 N2 O排放 综合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强度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5-1103
页数 9页 分类号 X501|S161.9
字数 61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2015.05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露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 35 2.0 4.0
2 周自强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 65 2.0 4.0
3 潘晓健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24 1.0 3.0
4 李博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6 122 7.0 10.0
5 熊正琴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3 363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6)
共引文献  (568)
参考文献  (4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92)
二级引证文献  (106)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2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5)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9(5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20(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炭
稻麦轮作系统
CH4 排放
N2 O排放
综合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