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自古就有消渴郁证的文献记载,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两个方面。而临床上消渴郁证的症状体征具有多样性,临床漏诊率高达40%~50%。从辨证分型来说,消渴郁证一般分为4种分型,即肝气郁滞、痰气交阻、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其中肝气郁滞所占比例最高。因情志不遂与消渴郁证密切相关,所以从肝论治,疏肝理气应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并在论证、立法、处方、用药、开导5个环节寻求最佳方案进行治疗。情绪的调节有益于消渴病的控制,而消渴的调控也有疏肝解郁之效,降低患者因负性情绪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推荐文章
消渴病历代中医文献理论研究
消渴病
古典文献
理论研究
中医肝郁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中医肝郁证动物模型
肝郁证
必要性
阳痿肝郁证现代文献分析
阳痿
肝郁证
勃起功能障碍
文献分级
文献分析
抑郁症与中医"郁证"的关系探讨
抑郁症
郁证
关联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消渴郁证的中医文献研究
来源期刊 天津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消渴 郁证 从肝论治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3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55.4
字数 36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15.06.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4)
共引文献  (139)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渴
郁证
从肝论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中医药
月刊
1672-1519
12-1349/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6-8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8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