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以三级医院为依托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防治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的各级医疗机构284家及其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84家医院所属行政隶属关系分为3层:省部级医院、市级医院(包括省会所在地的市级医院和其他地级市所辖市级医院)、地级市所辖县(区)级医院,所涉及专业为新生儿科和眼科。《以三级医院为依托的 ROP 防治管理模式可行性问卷调查表》由本研究统一制定,内容包括:①收集各级医疗机构与 ROP 防治相关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等,如设备、人员、科室设置等。②推广 ROP 防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问题,包括征询被访谈医疗机构对模式操作可行性评价、地区适用性评价、模式的评分、运行障碍等。同时也调查各级各地区 ROP 防治相关医疗设备。①用氧及其监测设备:空氧混合仪、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②早产儿呼吸支持设备:常频呼吸机、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③筛查和治疗设备:间接眼底镜、眼底激光治疗仪。结果①284家样本医院中,三级医院共计102家,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院)共计182家。本研究发放《问卷调查表》共计284份,回收合格问卷为284份,合格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②284家医院中设置与 ROP 防治相关的新生科及 NICU 分别为207家(72.8%)、155家(54.5%)。102家三级医院中,各地区间新生儿科设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P =0.281),但各地区间 NICU 设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0,P =0.000)。而182家二级及以下医院中,各地区间新生儿科及 NICU设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64,79.87;P =0.000)。③284家医院中从事 ROP 筛查的眼科医师共213名,其中174名(81.7%)眼科医师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39名(18.3%)所在医院为二级及以下医院。④氧浓度测定仪的配置在各地区三级医院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7,P =0.013);而空氧混合仪、血气分析仪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配置在各地区三级医院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4.081,4.861;P >0.05)。此外,空氧混合仪、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在各地区二级及以下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25.51,23.64,42.53;P <0.05)。⑤常频呼吸机、鼻塞 CPAP 呼吸机在各地区二级及以下医院中的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1,13.57;P <0.05)。⑥间接眼底镜在各地区二级及以下医院中的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6,P <0.05)。⑦284家医院中,217家(76.4%)医院对推广以三级医院为依托的 ROP 防治管理模式的评价意见进行了反馈。结论ROP 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医院的支持,建立以三级医院为依托的区域性 ROP 防治管理网络,让适宜技术下沉到基层,并进行资源共享,各层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提高整体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