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ADR资料,将所有数据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涉及药品种类、报告人以及不良反应名称等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 2012年全年共上报不良反应187例,“一般”121例(64.7%),“新的一般”63例(33.7%),“严重”1例(0.5%),“新的严重”2例(1.1%).≤6岁者36例(19.2%),7~17岁11例(5.9%),18 ~ 30岁28例(15.0%),31 ~40岁25例(13.4%),41 ~ 50岁23例(12.3%),51 ~60岁28例(15.0%),61 ~ 70岁25例(13.4%),>70岁11例(5.9%).学龄前(≤6岁)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学龄期(7 ~ 17岁)的学生和71岁及以上的老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均为5.9%.呼吸系统感染82例(43.8%),消化系统感染14例(7.5%),泌尿生殖系统感染14例(7.5%),循环系统感染26例(13.9%),其他51例(27.3%),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用药后导致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30例次(53.1%)].抗菌药物注射剂ADR 86例次(40.2%),口服抗菌药物ADR28例次(13.1%),中成药类注射剂ADR16例次(7.5%),口服中成药ADR 28例次(13.1%),外用中成药ADR5例次(2.3%),其他类注射剂ADR 18例次(8.4%),其他类口服药ADR 31例次(14.5%),其他类外用药ADR2例次(0.9%).2012年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以抗菌药物的注射剂构成比最大,中成药中的痰热清上报5例次,5例均为≤6岁的患儿.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年龄、原患疾病、溶媒、药物本身、联合用药、用药途径等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和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