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崔如琢谈艺录》:传统与创新(节选二十二)我在北京曾遇到一个画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人都觉得他的画很好。但现在他八十岁了,画却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为何如此优秀的画家到晚年作品会那么差,而不像黄宾虹那样"后出转精"?我想,这与我们美院沿袭的艺术改革体制有关系。这位画家用素描来画中国画,走的路子本身就有问题。中国画毕竟不是素描。好像有人评论某大师的画,认为最大的缺点就是画画有素描稿,所以他的画有些像版画,而齐白石就完全不同。
推荐文章
钱锺书《谈艺录》写作方法谈
钱锺书
《谈艺录》
写作方法
玉雕文化的艺韵双修
玉文化
剜脏去绺
品鉴者
玉器时代
翻译过程中的炼词和琢句
翻译
炼词
琢句
新安医家崔默庵生平考述
崔默庵
广阳杂记
安徽太平
黄山市黄山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崔如琢谈艺录》
来源期刊 收藏投资导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崔如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传统与创新 素描稿 晚年作品 改革体制 中国画 黄宾虹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49
页数 2页 分类号 J20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墨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 35 4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崔如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传统与创新
素描稿
晚年作品
改革体制
中国画
黄宾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收藏投资导刊
月刊
1674-9553
11-5940/G0
16开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中国证券报社西
2-158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9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3
论文1v1指导